医用生物力学
    主页 > 期刊导读 >

口腔科学论文_数字化设计游离腓骨瓣重建下颌骨

文章目录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实验组手术步骤

    1.2.2 对照组手术步骤

1.3 图像获取及建模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基线情况比较

2.2 腓骨重建不同缺损类型下颌骨的应力分布特点

2.3 两组应力分布特点对比

3 讨论

文章摘要: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法评价术前数字化设计辅助游离腓骨瓣重建不同类型下颌骨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下颌骨缺损行游离腓骨瓣重建的病例,所有患者均为术后1年且无肿瘤复发。按术前是否行数字化设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根据HCL分类法将下颌骨缺损分为H、L、LCL型缺损,其中实验组H型缺损8例,L型缺损9例,LCL型缺损7例;对照组H型缺损5例,L型缺损10例,LCL型缺损9例。追踪随访两组患者,获得腓骨重建后的下颌骨CT,采用Mimics、Geomagic、Solidworks、Ansys等软件构建出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模型设置约束及载荷条件,得出应力分布结果,采用SPSS23.0软件对两组的应力分布相关指标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游离腓骨瓣重建下颌骨缺损后应力主要集中在双侧髁突颈部、下颌升支前后缘及腓骨后端与下颌骨连接处,下颌骨缺损越多,健侧髁突的应力越大。L型缺损中实验组健、患侧髁突颈、移植腓骨最大应力值均小于对照组,而健侧下颌角应力值较对照组有所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CL型缺损中实验组健侧髁突颈较对照组最大应力值小,在患侧髁状突区、双侧下颌角区及腓骨区均较对照组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设计辅助游离腓骨瓣重建下颌骨缺损,提高了下颌骨重建精确性,达到了均匀下颌骨应力分布的效果,为下颌骨修复重建提供临床指导。

文章关键词:

项目基金: